小綏
基本解釋
古代諸侯田獵時所立的旗旌。《禮記·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 孫希旦 集解:“小綏,諸侯田獵所建之旌,制如大綏而稍小者。”《隋書·禮儀志三》:“帝發,抗大綏。次王公發,則抗小綏。”參見“ 大綏 ”。
成語(Idiom):小綏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s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小綏指的是小的、細小的繩索,比喻微小的力量或者微不足道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綏是由“小”和“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小”表示微小、不起眼的意思,“綏”表示細小的繩索。小綏這個成語比喻微小的力量或者微不足道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綏常用于形容力量或者事物微小、不起眼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力量或影響力很小,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事物的重要性或價值很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講述了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為了對付劉邦,曾經派出了鮑維、張良等人去刺殺劉邦。然而,劉邦的一個小細節卻讓刺殺行動失敗了。后來,刺殺行動的參與者之一的張良對鮑維說:“項羽派我們去刺殺劉邦,我們可以說是小綏之事。”意思是刺殺劉邦這個任務微不足道。從此以后,“小綏”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微不足道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力量只是小綏,根本無法改變局勢。
2. 這個問題對于他們來說只是小綏,根本不值得一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細水長流”這個成語進行對比記憶。細水長流表示微小的力量或者微不足道的事物可以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產生重大影響,而小綏則表示微小的力量或者微不足道的事物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價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與小綏相關的成語,如“小事一樁”、“小巫見大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力量雖然小綏,但我也可以為班級做一些小事情。
2. 初中生:在這個大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一個小綏,但我們也可以通過努力,影響到更多的人。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的力量很小綏,但只要堅持下去,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