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損格
成語(Idiom):破損格
發音(Pronunciation):pò sǔn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或道德敗壞,無法修復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破損格是由“破損”和“格”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破損指物品損壞、破壞,格指人的品行、道德。破損格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或道德敗壞到無法修復的地步,已經無可挽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墮落、道德敗壞,表示這個人已經徹底墮落,無法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破損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貞觀政要·惡人》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李驥的人,他原本是個有才華的人,但因為沉迷于酒色,品行墮落,最終成為了一個道德敗壞的人。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成語“破損格”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破損和格,破損作為形容詞修飾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個有前途的青年,可惜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破損格。
2. 這個人的品行已經墮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可以說是一個活生生的破損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完好無損的格子被破壞,變得破爛不堪,代表一個人的品行墮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品行相關的成語,如“敗壞風氣”、“道德淪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鉛筆,真是破損格!
2. 初中生:他整天曠課,成了一個破損格。
3. 高中生:他為了錢不擇手段,已經變成了一個破損格。
4. 大學生:他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公款,墮落成了一個破損格。
5. 成人:這個人的道德觀念喪失殆盡,已經成了一個破損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