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愍
成語(Idiom):痛愍(tòng mǐn)
發音(Pronunciation):tòng m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痛惜、悲痛的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痛愍是指對某種不幸或悲慘情景感到非常痛心和同情。它強調了對他人遭受的痛苦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痛,表達了對不幸遭遇的人或事物的同情和憐憫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痛愍常用于描述對他人的不幸遭遇或悲慘境遇表達深深的同情和憐憫之情。可以用于描述對戰爭、災難、疾病等人類遭遇的悲痛感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痛愍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五年》中的文章中。當時,齊國的昭公在位時,遭到了魯國的攻擊。昭公十分痛心,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遭受的痛苦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憐憫。因此,痛愍成了形容他的心情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痛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痛”表示痛苦,悲傷,“愍”表示憐憫,同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看到災區的照片后,他感到痛愍之情難以言表。
2. 他對戰爭中無辜死去的人們充滿了痛愍之情。
3. 看到孩子們在貧困環境下艱難生活,她無法掩飾內心的痛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痛愍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看到了一幅悲慘的畫面,感受到了深深的痛苦和同情,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痛愍相關的成語,如痛心疾首、痛不欲生等,以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小狗受傷了,我感到非常痛愍,立刻去幫它找醫生。
2. 初中生:聽到同學家里發生了火災,我感到痛愍,主動捐款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3.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學到二戰期間的種種慘劇,我對戰爭的痛愍之情油然而生,決心為和平付出努力。
這樣的學習指南可以幫助學生全面了解痛愍這個成語,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