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tóu zú yì chù ㄊㄡˊ ㄗㄨˊ ㄧˋ ㄔㄨˋ頭足異處(頭足異處)
謂被斬。《史記·淮陰侯列傳》:“ 漢王 借兵而東下,殺 成安君 泜水 之南,頭足異處,卒為天下笑。”《晉書·劉牢之傳》:“孰若翻然改圖,保其富貴,則身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無窮,孰與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為天下笑哉!惟君圖之。”亦作“ 頭足異所 ”。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武王 伐 紂 ,四子身死 牧 之野,頭足異所。”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頭足異處
成語(Idiom):頭足異處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zú yì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思想、行為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頭指的是人的思想,足指的是人的行為,異處指的是差異。頭足異處形容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行為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可以用來批評或諷刺某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成語“頭足異處”的起源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而是通過觀察人們的思想、行為等方面的差異而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頭足異處”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頭和足都是名詞,異和處都是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人的觀點完全頭足異處,根本無法達成共識。
2. 他的言行舉止頭足異處,讓人難以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頭足異處”與思想、行為等方面的差異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言行不一”、“兩面三刀”等,來擴展對人的思想、行為等方面差異的認識。
2. 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人的思想、行為等方面的心理學知識,以加深對“頭足異處”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在學習上頭足異處,我喜歡數學,他喜歡語文。
2. 初中生:我和我的同桌在性格上頭足異處,我外向開朗,他內向害羞。
3. 高中生:我和我的父母在生活習慣上頭足異處,他們喜歡早起,我更喜歡晚睡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