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
基本解釋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傳說中的仙境。《楚辭·九歌·云中君》:“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四·王子喬》:“ 王子喬 ,參駕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詞:“云中鼓吹,游徧 蓬萊 。”
(2).高聳入云的山上。喻塵世外。 宋 嚴參 《沁園春·自適》詞:“吾應有,云中舊隱,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啟 《寓感》詩之十六:“ 蜀 琴有奇紋,本是枯桐枝……曾持薦 黃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為 戰國 趙 地, 秦 時置郡,治所在 云中縣 (今 內蒙古 托克托 東北)。 漢 代轄境較小。有時泛指邊關。《韓非子·喻老》:“故雖有 代 、 云中 之樂,超然已無 趙 矣。”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要途問邊急,雜虜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備兵大同》詩之二:“知有 馮唐 論將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夢澤 。《左傳·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濟 江 ,入于 云中 。” 杜預 注:“入 云夢澤 中。” 楊伯峻 注:“傳説 云夢澤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夢 。”
成語(Idiom):云中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難以捉摸或虛無縹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云中”指的是事物在云霧之中,難以看清、捉摸或理解。它暗示著事物的真相或本質往往被掩蓋或難以把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真相或本質不明確、難以捉摸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人的行為、情感或事物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只魚游到了大海,看到了無數的魚群,但卻無法分辨出自己的親人,于是感到孤獨和迷茫。這個故事用來比喻人在世界中迷失方向,難以辨認真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云”表示云霧,隱喻事物的模糊不清;“中”表示其中,表明事物隱藏在其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太復雜了,我們還是不要揣測,免得陷入云中。
2. 這個人的動機總是讓人摸不透,他的心思總是藏在云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云中”與云霧繚繞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迷霧中無法看清周圍的事物,從而聯想到“云中”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云霧、迷茫、難以捉摸等相關的成語,如“云開見日”、“迷霧重重”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天空中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樣,我總是想抓住它們,但卻抓不到,就像是云中的夢。
2. 初中生:這個問題太復雜了,我們還是不要揣測,免得陷入云中,無法找到答案。
3. 高中生:她的心思總是藏在云中,讓人捉摸不透,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4. 大學生:在這個充滿變數的社會中,我們常常感到事物的真相被掩蓋在云中,難以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