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璞
成語(Idiom):完璞
發音(Pronunciation):wán p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未經雕琢、打磨的玉石,比喻人或事物原始、樸素、未經修飾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完璞一詞來源于《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將恐將聞,住石之下。”其中“石之下”指的是山石下面的洞穴,而“完璞”即指洞穴中的玉石,表示玉石未經雕琢、打磨,保持原始的狀態。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沒有經過加工、裝飾,保持樸實、原始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完璞一詞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原始、樸素狀態。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天真無邪、純真無暇;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件事情沒有經過修飾、加工,保持原始的本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小雅·鶴鳴》中的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象,其中用到了“石之下”的描述,從而引申出“完璞”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展現了大自然的完璞之美。
2. 她的笑容樸實無華,完全展現了她的完璞個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完璞”與未經修飾的玉石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玉石的重視和象征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小朋友的笑容很完璞,一點都不做作。
2. 初中生:在這個現代社會,很難找到完璞的友誼。
3. 高中生:這部電影以一個完璞的故事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性。
4. 大學生:在這個商業化的世界里,很難找到一片完璞的土地。
5. 成人:這個品牌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完璞的設計風格,深受消費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