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驛
成語(Idiom):捉驛
發音(Pronunciation):zhuō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捉驛是指捕捉官員或者士兵,使其無法逃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捉驛源自中國古代的驛站制度。在古代,驛站是一種為官員和士兵提供休息和換馬的場所。而捉驛則是指在戰爭或者政治斗爭中,捕捉驛站的官員或士兵,以便削弱對方的交通和通訊系統。這個成語后來引申為捕捉某個人,使其無法逃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捉驛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某個人被困住或無法逃脫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在競爭或者戰爭中,某個勢力成功地限制了對方的行動自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二十九·項羽本紀》有記載,項羽在攻打劉邦時,曾經派遣韓信去捉驛,以削弱劉邦的后勤保障。這個故事成為捉驛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是“捉驛”,謂語是“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商業競爭中,我們必須捉驛對手,才能取得勝利。
2. 這個政策限制了對方的行動,相當于在捉驛對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捉驛”與捕捉官員或士兵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自己是一個勇敢的戰士,成功地捉住了敵方驛站的官員或士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驛站制度的知識,以及其他相關的成語,如“驛馬困于連環”、“捉襟見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在捉驛游戲中成功地捕捉了小偷。
初中生:這個政策限制了對方的行動自由,相當于在捉驛對方。
高中生:在商業競爭中,我們必須捉驛對手,才能取得勝利。
大學生:他在政治斗爭中捉驛了對手,使其無法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