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逵
基本解釋
平坦的道路。《文選·左思<魏都賦>》:“廓三市而開廛,籍平逵而九達。” 李周翰 注:“逵,道也。”
成語(Idiom):平逵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ku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氣概、膽量和勇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逵是明代朱棣(后來的明成祖)的一位將領,因其勇敢無畏、敢于沖鋒陷陣而被稱為“平逵”。成語“平逵”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的氣概、膽量和勇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有膽識、勇敢果斷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氣魄和氣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逵是明代的一位將領,在戰場上勇猛善戰,因其勇敢無畏而被朱棣稱為“平逵”。平逵在明成祖的統治下,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平安伯。因此,后來人們用“平逵”來形容一個人的氣概、膽量和勇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展現出了平逵的氣概。
2. 面對挑戰,他表現出了真正的平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平逵”與勇猛無畏的將領平逵聯系起來,想象自己也有平逵一樣的膽量和勇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平逵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成語,可以進一步擴展對于平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勇敢無畏,就像一個平逵一樣。
2. 初中生:只有勇敢面對困難,才能展現出平逵的氣概。
3. 高中生:他在艱難的環境中表現出了真正的平逵,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要有平逵一樣的膽識和勇氣,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