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定
成語(Idiom):動定
發音(Pronunciation):dòng d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果斷,決心堅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動定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動指行動,定指決定。表示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重要選擇時,能夠果斷行動,堅定決心,不猶豫不遲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動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表現出的果斷和堅定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在面對重大決策時的果斷決策能力,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在面對挑戰或困難時的堅定信念和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動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中。據說,在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曾經遇到一位名叫孟嘗君的大臣。當時,齊國正面臨外敵入侵的危機,齊襄公不知道如何應對。孟嘗君看到國君的猶豫不決,便向齊襄公提出了一個問題:“國家之事,動定而后行,定而后動,動而不定,定而不動,國家安危存亡之機也。請問陛下,您是動定還是定動?”齊襄公聽后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的猶豫不決是對國家不負責任的態度,于是果斷決定采取行動,成功擊退了外敵。從此,人們便用“動定”來形容一個人在關鍵時刻果斷決策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定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動”和動詞“定”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在危機時刻展現出的動定能力,贏得了團隊的信任和尊重。
2. 他在面對困難時始終保持著動定的態度,從不退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動定記憶為“動作果斷,決心堅定”,或者將其與一個具體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如齊襄公在戰國時期的故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動定相關的成語,如“動心忍性”、“定見一律”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在做作業的時候動定了,不再玩手機了。
2. 初中生:我在參加比賽時,動定了要全力以赴,爭取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要保持動定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夠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要時刻保持動定的決心,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