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服
基本解釋
(1).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區?!?a href="/r_ci_d180d23c2351d6de8f1fe808c55a5e23/" target="_blank">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衛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三國志·魏志·何夔傳》:“先王辨九服之賦以殊遠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亂?!?br>(2).指全國各地區。 南朝 梁 沉約 《法王寺碑》:“濟橫流而臣九服,握乾綱而子萬姓?!薄吨軙の牡奂o下》:“俾九服寧謐,誠賴翊贊之功?!?清 魏源 《<圣武記>敘》:“人見其令雷行于九服,而不知其令未至階闥也?!?br>(3).古代王和后的九種服制?!?a href="/r_ci_d180d23c2351d6de8f1fe808c55a5e23/" target="_blank">周禮·天官·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 漢 鄭玄 注:“王吉服有九。”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制度·九服》:“九服:冕服六(大裘至玄冕),弁服三(韋弁、文弁、冠弁)。”
成語(Idiom):九服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服從、順從,表示對權威、上級的極度敬服和順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服來源于《左傳·昭公十九年》:“九服者,言不敢有所不為也?!本欧械摹熬拧笔且环N象征性的數字,表示極度的順從和服從,乃至于沒有任何違背的意愿和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服多用于形容對權威、上級的極度敬服和順從,也可用于形容對長輩、師長的尊敬和順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服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內部發生了一場權力斗爭。當時的魯國君主昭公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采取了殘酷的手段,將反對派的家族成員全部殺害。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名叫公子無忌的魯國貴族,他對昭公的權威和統治之下,表現出了極度的順從和服從,不敢有任何違背的意愿和行動。后來,人們將公子無忌的順從和服從形容為“九服”,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服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九”和“服”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公司里,他對上級的決定總是九服,從不提出異議。
2. 兒子對父親的話總是九服,非常尊敬和順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九服”聯想為九個服從的動作,例如鞠躬、行禮等,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順從、服從相關的成語,例如“言聽計從”、“唯命是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要做好作業,我一定九服,認真完成。
2. 初中生:班主任布置的任務我都九服,從不敢偷懶。
3. 高中生:老師的教導我九服,對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4. 大學生:對于專業課的要求,我九服,努力學習并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