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斷
基本解釋
(1).專斷;決斷。《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叔孫 相 魯 ,貴而主斷。”《戰(zhàn)國策·楚策四》:“夫人主年少而矜材,無法術(shù)以知奸,則大臣主斷國私,以禁誅於己也。” 隋 王通 《中說·立命》:“故不學《春秋》,無以主斷。”
(2).負責判決。《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后有賢明有司主斷者, 述 兒奉酬白金三百兩。”
成語(Idiom):主斷(zhǔ du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ǔ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決策、處理問題時果斷、堅定、有決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主斷是由“主”和“斷”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主”表示主動、主導,指主動承擔責任和決策權(quán);“斷”表示果斷、堅定,指在面對問題和決策時能夠迅速做出決斷。主斷強調(diào)在處理問題和決策時要果斷、堅定、有決心,不拖泥帶水,不猶豫不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主斷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果斷、堅定,能夠迅速做出決策和行動。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贊美有決策能力和果斷行動的人,也可以用于提醒自己在面對問題時要有主見,不要猶豫不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主斷的故事起源沒有具體的記載,但主斷這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xiàn),說明其在古代就有一定的使用。主斷的概念與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有關(guān),儒家強調(diào)君子應當有主見、有決斷力,能夠果斷地處理問題和做出決策。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斷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難,他始終保持著主斷的態(tài)度。
2. 在緊急情況下,領(lǐng)導展現(xiàn)出了果斷主斷的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主斷這個成語,可以聯(lián)想成“主宰決斷”。主斷的意思是主動承擔決策權(quán)和決斷能力,這與“主宰決斷”相符。可以通過這個聯(lián)想來記憶主斷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想要更深入學習和了解主斷這個成語,可以參考相關(guān)的古代文獻和經(jīng)典著作,如《論語》、《大學》等。這些文獻中會有更多關(guān)于主斷的解釋和例子,可以幫助加深對主斷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要珍惜時間,我們要學會主斷,不要拖拉。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難題,我要像主斷一樣果斷解決。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yè)時,我要有主斷,不被他人的意見左右。
4. 大學生: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要有主斷,敢于決策和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