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穢
基本解釋
(1).丑惡污穢之行;丑惡污穢之事。常指閨門中的丑行。《世說新語·任誕》“有人譏 周僕射 ” 劉孝標 注引 晉 鄧粲 《晉紀》:“ 瞻 有愛妾,能為新聲。 顗 於眾中欲通其妾,露其丑穢,顏無怍色。”《隋書·宇文智及傳》:“初以父功,賜爵 濮陽郡公 。蒸淫丑穢,無所不為。”《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或用術迷其家,使他丑穢迭出,憤鬱而死。”
(2).丑陋骯臟。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三:“一人戴破帽曳木履而來,形狀丑穢之極。問其門人,曰先生也。”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 杜陵 不審,鼓其餘波;嗣后啼飢號寒、望門求索之子,奉為羔雉,至 陳昂 、 宋登春 而丑穢極矣。”
成語(Idiom):丑態百出(chǒu tài bǎi chū)
發音(Pronunciation):chǒu tái bǎi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丑陋、不堪的行為表現,形容丑惡的樣子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極其丑陋、不堪,毫無底線和道德標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丑惡行為,特別是在公眾場合或社交媒體上展示出來的丑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小說《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做李逵的英雄人物,他長相丑陋,性格粗魯,舉止粗俗,行為不堪。因此,人們就用“丑態百出”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丑陋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丑”表示丑陋、不堪,第二個字“態”表示行為、表現,第三個字“百”表示很多,第四個字“出”表示顯露、表現出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一點修養都沒有,丑態百出。
2. 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丑態百出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的臉上布滿了各種丑陋的表情,形成了丑態百出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丑陋”、“不堪一擊”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真是丑穢,不值得學習。
2. 初中生:那個人在網上發表了一些丑穢的言論,引起了很多爭議。
3. 高中生:政府要加大打擊丑穢的行為,維護社會的公共秩序。
4. 大學生:藝術家應該用自己的作品傳遞美好的價值觀,而不是創作丑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