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題
基本解釋
指信函。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中:“忌日必哀……尺題留而不復,親戚來而不拒。言不近娛,志不離戚。” 宋 梅堯臣 《得福州蔡君謨密學書并茶》詩:“尺題寄我憐衰翁,刮青茗籠藤纏封。”
尺題(chǐ tí)
發音:chǐ tí
基本含義:尺題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思是說話或寫作的內容簡潔明了、精確到點子上。
詳細解釋:尺題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尺”和“題”。其中,“尺”是指尺寸,表示非常短小;“題”是指題目,表示主題或內容。尺題一詞形象地比喻說話或寫作的內容簡短明了,能夠準確地表達出主題或要點。
使用場景:尺題通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或其他表達方式時,指內容簡潔明了,能夠精確地表達出主題或要點。它常被用來形容一些精煉而有力的文字或演講,特別適用于需要限制篇幅或時間的場合。
故事起源:尺題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科舉考試。在科舉考試中,考生們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內寫出簡潔明了、重點突出的文章。尺題一詞就是由這種考試要求而來,形容考生們在有限的篇幅內寫出簡潔明了、精確到點子上的文章。
成語結構:尺題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由名詞“尺”和名詞“題”組成。
例句:
1. 這篇文章尺題精煉,字字珠璣。
2. 演講者用尺題的措辭,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記憶技巧:記憶尺題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尺寸小的“尺”和主題“題”組成尺題,形象地比喻了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表達方式相關的成語,如“一針見血”、“言簡意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的講解尺題明了,我們都聽懂了。
初中生:這篇作文的結尾尺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生:演講者用尺題的措辭,讓觀眾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