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蘭
基本解釋
漢 人。相傳少喪父母,及長,刻木像,事之如生。后用以指代孝子。 漢 應劭 《風俗通·愆禮·九江太守武陵陳子威》:“世間共傳 丁蘭 剋木而事之,今此之事,豈不是似。” 三國 魏 曹植 《靈芝篇》:“ 丁蘭 少失母,自傷早孤煢。刻木當嚴親,朝夕致三牲。”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三折:“你個擇鄰的 孟母 ,休打這刻木的 丁蘭 。” 清 顧炎武 《為丁貢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詩:“欲向舊京傳孝友,當時誰得似 丁蘭 。”
成語(Idiom):丁蘭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l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蘭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丁指的是小草,蘭指的是蘭花。丁蘭形容草木茂盛、郁郁蔥蔥的樣子,也可以用來形容草木繁茂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丁蘭一詞常用于描寫自然景色或者形容生活中的繁榮景象。可以用來形容春天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也可以用來形容事業或者生活的繁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丁蘭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書中。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的一段話:“丁丁蘭蘭,不知東方之既白。”莊子用丁蘭來形容東方的景色,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丁蘭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春天來了,大地上丁丁蘭蘭,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2. 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到處都是丁蘭的景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丁蘭與草木茂盛的景象聯系起來,想象一片郁郁蔥蔥的自然景色,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自然景色相關的成語,如“綠草如茵”、“花團錦簇”等,來擴展對丁蘭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春天來了,草地上長滿了丁丁蘭蘭的小草。
2. 中學生:我喜歡在郊外散步,那里的山坡上丁丁蘭蘭,非常美麗。
3. 大學生: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到處都是丁丁蘭蘭的景象,充滿了希望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