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謝
基本解釋
(1).指 晉 謝安 、 謝萬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或問 林公 , 司州 何如二 謝 ? 林公 曰:‘故當攀 安 提 萬 。’”
(2).指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 南朝 齊 謝朓 。一說,指 謝靈運 與族弟 謝惠連 。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孰知二 謝 將能事,頗學 陰 、 何 苦用心。” 仇兆鰲 注:“二 謝 ,謂 謝靈運 、 謝朓 。” 唐 李翱 《薦所知于徐州張仆射書》:“ 郊 為五言詩,自 前漢 李都尉 、 蘇屬國 及 建安 諸子, 南朝 二 謝 , 郊 能兼其體而有之。”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 杜 曰:‘使 昭明 再生,吾當出 劉 曹 、二 謝 上。’”
成語(Idiom):二謝
發音(Pronunciation):èr x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對別人的感謝之情不夠真誠或不夠誠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謝是由“二”和“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二”是表示次數的數詞,表示不夠多或不夠真誠;“謝”是表示感謝的動詞。二謝的含義是指對別人的感謝之情不夠真誠或不夠誠懇,只是口頭上的客套話,沒有真正的實際行動或真心的感激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二謝常常用來形容對別人的感謝之情不夠真誠或不夠誠懇。例如,當別人幫助了你很多,而你只是說了一句簡單的謝謝,沒有表達出真正的感激之情,就可以用二謝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二謝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成語的形成常常與歷史典故、寓言故事等相關。在中國文化中,強調真誠的感激之情是一種美德,而二謝則是對感謝之情不夠真誠的一種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謝是由“二”和“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具有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是口頭上說了句謝謝,但實際上是個二謝。
2. 她對別人的幫助總是只說謝謝,從不表達真正的感激之情,真是個二謝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進行對比來記憶二謝,例如“口是心非”、“虛偽”等,這些成語都表示對別人的表達不夠真誠。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感謝相關的成語來進一步豐富詞匯。例如,“感激涕零”、“感恩戴德”等,這些成語都表示對別人的感激之情非常真誠和深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是說了聲謝謝,但老師說我是個二謝之人。
2. 初中生:他只是說了句謝謝,但我覺得他是個二謝的人。
3. 高中生:他對別人的幫助總是只說謝謝,從不表達真正的感激之情,真是個二謝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