縲縶
成語(Idiom):縲縶(léi xīn)
發音(Pronunciation):lěi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束縛、困擾、糾纏,無法自由自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縲縶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成語,縲意為繩索,繩索用來捆綁囚犯或動物,繃意為緊繃。縲縶形容人被束縛、困擾,像被繩索緊緊綁住一樣,無法自由自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種境況下無法自由行動或發揮自己的能力。可以用來描述個人、團隊或組織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受到限制或困擾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縲縶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故事中,晉國的大夫臧哀伐齊,被齊國的大夫田恒所俘虜。田恒不忍殺害臧哀,于是將他用繩子綁起來,并派人將他解送回晉國。當臧哀到達晉國后,晉文公感嘆道:“臧哀縲縶,田恒之仁。”從此,縲縶成為了一個形容受到束縛、困擾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縲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創造力被繁瑣的工作縲縶住了。
2. 這個項目的進展受到了各種問題的縲縶。
3. 我感覺自己像是被縲縶在一個籠子里,無法自由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縲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被繩子縛住,無法自由行動,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縲縶相關的成語,例如纏綿悱惻、束縛自己、束手無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錯了作業,被老師批評了,感覺自己被縲縶住了。
2. 初中生:考試前夜,我被太多的功課縲縶住了,無法集中精力復習。
3. 高中生:家長對我的期望太高了,我感到自己被縲縶在他們的期望中,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