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賑
基本解釋
舊時指用國庫錢、糧救濟災民。《清文獻通考·賑濟》:“﹝ 雍正 ﹞三十六年, 直隸 、 甘肅 、 江蘇 、 山東 各屬災,均予正賑,加賑發庫銀五十萬兩。”
成語(Idiom):正賑(zhèng zhèn)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z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依法辦事,秉公處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正賑是由“正”和“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正”表示依法、公正,表示依照規定或法律行事;“賑”表示救濟、幫助,表示對困難或災害中的人進行援助。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依法辦事,秉公處理,幫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正賑一詞常用于描述政府或法律機構對災民、貧困人群或其他需要幫助的人進行援助和救濟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或組織在面對困難或不公正時,堅持公正、依法辦事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正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政府或法律機構會設立一些專門的機構或部門來處理賑濟和救助的事務,以保障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因此,正賑成為了代表依法辦事、秉公處理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一直致力于正賑災民,確保他們的生活得到幫助和改善。
2. 法院的裁決始終秉持正賑原則,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正賑”這個成語拆分為兩個部分記憶。正常的“正”字表示依法、公正,而“賑”字表示救濟、幫助。通過將這兩個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正賑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援助機構,了解政府和社會對困難群體的幫助和救濟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政府要正賑貧困地區的孩子,讓他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秉持正賑原則,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社會更加公平和正義。
3. 高中生(16-18歲):正賑是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一環,對于保障公民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希望以上關于“正賑”詞語的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