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諸子百家
發音(Pronunciation):zhū zǐ bǎi ji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國時期中國出現的各種學派和思想流派的總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諸子百家是指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國出現的各種學派和思想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縱橫家等。這些學派代表了當時中國社會對于政治、倫理、哲學、軍事等方面的不同觀點和思考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討論中國古代思想史、哲學史以及多元化的思想流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諸子百家”一詞最早見于《史記·五帝本紀》。在戰國時期,各個學派紛紛興起,因為學派眾多,所以被稱為“諸子百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 + 數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我們應該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2. 在探討這個話題時,我們不能忽略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思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諸子百家”拆分成三個部分記憶,其中“諸子”指的是各種學派,百家代表了眾多的思想流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各個學派的特點和代表人物,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和哲學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在學校的歷史課上,老師講了諸子百家的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
2. 初中生(13-15歲):我正在讀一本關于諸子百家的書,里面介紹了不同學派的觀點和思想。
3. 高中生(16-18歲):在政治課上,我們學習了諸子百家的思想對中國古代政治的影響。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我在研究生階段專門研究了諸子百家思想,對中國古代哲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