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萍飄蓬轉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piāo péng zh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在世間漂泊無定,沒有根基,沒有歸屬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萍,指浮在水面上的浮萍;飄,指漂浮、飄蕩;蓬,指草木的花果已盡而散開的樣子;轉,指轉動、改變。這個成語形容人像漂浮的浮萍一樣,沒有固定的住處,四處飄蕩,生活無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沒有固定的居所,沒有根基,四處流浪的情況。也可用來形容人生活無常,經歷多次改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據說,齊國有個叫蓬萊的人,他因為被人陷害而流亡他鄉,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后來,他在荊山上發現了一片浮萍,他感到與浮萍的命運有些相似,于是就有了“萍飄蓬轉”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形容詞和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少離家,一直萍飄蓬轉,沒有固定的住處。
2. 這個戰爭讓無數人流離失所,他們萍飄蓬轉,生活無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萍飄蓬轉”這個成語與浮萍在水面上飄蕩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像浮萍一樣在世間漂泊無定,沒有固定的居所,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流浪、無定居相關的成語,如“飄零漂泊”、“無根無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在家里,不喜歡萍飄蓬轉。
2. 初中生:父母工作調動頻繁,我們一家人萍飄蓬轉,沒有固定的住處。
3. 高中生:考大學后,我可能要去外地讀書,也許會萍飄蓬轉,但我相信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