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
基本解釋
亦作“ 勾屚 ”。山名。在今 廣西 北流縣 東北。有山峰聳立如林,溶洞勾曲穿漏,故名。為道家所傳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二洞天。見《云笈七籤》卷二七。 漢 置 勾漏置 , 隋 廢。《晉書·葛洪傳》:“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壽,聞 交阯 出丹,求為 勾屚 令。” 唐 杜甫 《為農(nóng)》詩:“遠慚 勾漏 令,不得問丹砂。” 宋 楊億 《到郡滿歲自遣》詩:“無嫌 勾漏 僻,且得養(yǎng)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贈崔正誼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臨卭 彈緑綺。”
成語(Idiom):勾漏
發(fā)音(Pronunciation):gōu l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泄漏秘密、暴露隱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勾指的是泄漏,漏指的是秘密或隱私。它形象地描述了秘密或隱私被泄露出來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勾漏常用于描述秘密被泄露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警示他人不要泄露秘密或隱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勾漏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故事中,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項羽派王吉前去勾結(jié)劉邦的心腹劉敬。然而,王吉卻將項羽的勾當漏給了劉敬,劉敬得知了項羽的陰謀。這個故事中的勾漏成語由來,就是指王吉泄露了秘密,使得項羽的計劃敗露。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勾漏”的結(jié)構(gòu)是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jié)構(gòu)或語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將公司的機密勾漏給了競爭對手。
2. 這個政府官員因為勾漏了國家機密而被判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勾漏”。可以想象勾漏是一個漏斗,表示秘密或隱私從漏斗中泄漏出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勾漏”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泄露天機”、“走漏風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不小心把考試答案勾漏給了同學。
2. 初中生:因為勾漏了班級的秘密,小紅被同學們排斥了。
3. 高中生:老師嚴厲警告我們不要勾漏考試內(nèi)容。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的一員,他們有責任保護學生的隱私,不能勾漏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