抿耳
成語(Idiom):抿耳
發音(Pronunciation):mǐn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捂住耳朵,不聽別人的勸告或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抿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抿意為捂住,耳意為耳朵。抿耳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不愿意聽取別人的勸告或批評,自以為是地堅持自己的觀點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抿耳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或建議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抿耳來形容那些不聽勸告、不接受批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抿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文學家,他在楚懷王朝中受到了賈生的許多批評和勸告。然而,屈原卻不聽取賈生的意見,堅持自己的主張。最終,屈原的固執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抿耳由兩個漢字組成,抿和耳。其中,抿為動詞,表示捂住;耳為名詞,表示耳朵。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一個意義明確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抿耳不聽別人的建議,結果往往自食其果。
2. 這個老板很抿耳,從不聽取員工的意見。
3. 我勸他多讀書,但他卻抿耳不聽,繼續玩游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抿耳與捂住耳朵的動作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捂住耳朵,不愿意聽取別人的勸告或批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抿耳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固執己見的行為。在學習中,我們要注意聽取他人的建議和意見,避免抿耳的行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告訴他這道題的答案,可他還是抿耳不聽,自己做錯了。
2. 初中生:老師提醒他不要玩手機,可他卻抿耳不聽,結果被抓個正著。
3. 高中生:他不聽老師的勸告,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種抿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