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隳
成語(Idiom):頹隳(tuí huī)
發音(Pronunciation):tuí 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破敗、衰弱、崩潰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頹隳指事物的破敗、衰弱、崩潰。形容事物不堪一擊,搖搖欲墜,毫無生氣和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建筑物、國家、組織、人的狀況或狀態,強調其衰敗、破敗、崩潰的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說有人在廢墟上發現了一塊磚,磚上刻著“頹然而不頹”的字樣。這塊磚雖然破敗,但依然保持著堅韌的精神和不屈的品質。后來,人們就用“頹然”來形容事物破敗、衰弱、崩潰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連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老的廟宇已經頹隳不堪,亟待修繕。
2. 經過多年的戰亂,這個國家已經陷入了一片頹隳的狀態。
3. 這個組織內部的腐敗問題導致了其頹隳的命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頹隳”拆分為“頹”和“隳”兩個部分,然后與其含義進行聯想。比如,將“頹”聯想為事物崩潰的狀態,而“隳”聯想為事物破敗的樣子。通過這種聯想,可以更好地記憶和理解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頹隳”相關的成語,如“頹垣斷壁”、“風聲鶴唳”等,以豐富詞匯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使那個城市變得頹隳不堪,到處都是破爛的建筑物。
2. 初中生:經過多年的剝削和壓迫,這個國家的經濟已經陷入了頹隳的境地。
3. 高中生:這個組織內部的腐敗和內訌導致了其頹隳的命運,無法再繼續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