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望軍
基本解釋
明 代科舉考試時所設的監場人員。 吳晗 《燈下集·明代的科舉情況和紳士特權》:“考的時候,東西兩面站著四個瞭望軍,是監場的,誰也不敢抬頭四面看?!?/p>
成語(Idiom):了望軍
發音(Pronunciation):liǎo wàng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遠望敵軍或望敵軍而不敢進攻的軍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了望軍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那些望敵軍卻不敢進攻的軍隊。這個成語源于古代戰爭時期,當一支軍隊在戰場上看到敵軍陣勢強大或士氣高昂時,因為畏懼而不敢主動進攻,只能遠望而不敢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了望軍常常用來形容那些在面對強大敵軍時缺乏勇氣和決心的軍隊。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場合,比如在工作中對困難和挑戰望而卻步的人,或者在學習中對困難題目望而不敢去解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史書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中。當時,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國君主高洋率領軍隊進攻南朝梁國,但因為梁國的守軍堅守不下,北齊軍隊只能遠望而不敢進攻,最終無功而返。這個事件被后人用來形容那些望敵軍而不敢進攻的軍隊,就成了成語“了望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了望軍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軍隊只是了望軍,根本沒有進攻的勇氣。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成為了望軍,要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了望軍”分成兩部分記憶,首先記住“了望”,再記住“軍”。
2. 想象一支軍隊站在山頂上遠望敵軍,但卻不敢進攻,這樣的畫面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望軍是中國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學習成語有助于提升漢語水平??梢赃M一步學習其他與軍隊、戰爭相關的成語,例如“望梅止渴”、“兵不厭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害怕失敗,成了了望軍,沒有勇氣去參加比賽。
2. 初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一些學生成了了望軍,沒有勇氣去迎接挑戰。
3. 高中生:他們在競賽中遇到強大對手,成了了望軍,缺乏進攻的勇氣。
4. 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有些畢業生成了了望軍,不敢嘗試新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