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伺
成語(Idiom):聽伺
發音(Pronunciation):tīng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偷偷地聽取別人的消息或者觀察別人的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聽伺是由“聽”和“伺”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聽”指通過聽覺獲取信息,“伺”指觀察或監視別人的行動。聽伺的含義是暗中觀察、偷聽別人的消息或行動,以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聽伺多用于形容人暗中觀察、偷聽他人的行為,尤其是為了獲取對方的秘密或者利益。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諜戰、偵探小說、商業競爭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47年,晉國的公子重耳被春申君秦穆公放逐,流亡到楚國。楚國國君楚莊王對公子重耳非常好,但是也對他心生疑慮,怕他會回去復興晉國。于是,楚莊王派人暗中監視公子重耳的一舉一動,以便了解他的真實意圖。這就是“聽伺”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暗中聽伺我們的談話,所以我們要小心說話。
2. 他雇傭了一位偵探來聽伺對手的行動,以獲取競爭優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聽”和“伺”兩個字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暗處偷偷地用耳朵聽取他人的消息,同時用眼睛觀察對方的行動,以獲取自己的利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窺伺”、“窺視”、“偷聽”等,來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看到小明在暗處聽伺我們的秘密,我告訴老師了。
2. 初中生(14歲):他們為了獲取對手的情報,雇傭了一位偵探進行聽伺。
3. 高中生(17歲):在研究院的實驗室里,科學家們常常會進行聽伺,以便了解彼此的研究進展。
4. 大學生(20歲):在商業談判中,雙方常常會派人進行聽伺,以獲取對方的底線和談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