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杌子
基本解釋
見“ 馬杌 ”。
成語(Idiom):馬杌子
發音(Pronunciation):mǎ yù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魯莽、冒失,缺乏思考和計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杌子一詞的意思是指馬失前蹄,杌子指腳踏凳子。成語比喻人行事魯莽冒失,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和計劃,做事不慎重,容易出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或諷刺別人的冒失行為,也可以用于自嘲或自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做事不經思考,缺乏計劃和考慮后果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來自于明代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騎馬過河,由于馬匹踩空,人就從馬上摔下來,腳踩在了河里的一個凳子上。因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魯莽冒失,缺乏思考和計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馬”、“杌子”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這個人太馬杌子了,沒有經過思考就做出了決定。
2. 小明常常因為馬杌子的行為而陷入麻煩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騎馬過河,突然馬失前蹄,人從馬上摔下來,腳踩在了一個凳子上,這樣的畫面會比較鮮明且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魯莽、冒失相關的成語,如“魯莽從事”、“冒失鬼”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事太馬杌子了,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她的馬杌子行為導致了很多麻煩和困擾。
3. 高中生:他的馬杌子作風讓他失去了很多機會和朋友。
4. 大學生:我們不能再像馬杌子一樣草率行事,要經過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