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轔
成語(Idiom):隱轔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隱約的光芒或微弱的火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隱轔是由“隱”和“轔”兩個字組成。隱意為隱藏、隱蔽,轔意為微弱的火光。隱轔表示光芒微弱、火焰暗淡,形容事物的光亮或火焰不明顯,或者形容人的才華、能力等不被人所注意或認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光線微弱、火光暗淡的情況,也可用來形容人的才華、能力等不被重視或被忽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班超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班超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將領,他曾經在西域征戰時,遭遇了沙漠中的沙暴,看不到前方的方向。他帶領士兵們用火把點燃干草,將火光隱藏在草叢中,以此作為引導前進的方向。由于沙暴的緣故,火光微弱,只能隱約看到,因此形成了“隱轔”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夜深了,只能看到遠處山腳下隱隱約約的隱轔。
2. 他雖然才華橫溢,但由于缺乏機會展現,一直默默無聞,像一盞隱轔的燈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隱轔”記憶為“隱蔽的轔”,轔的發音與“臨”相似,通過聯想,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隱轔相關的成語,如“隱姓埋名”、“轔轔炮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天黑了,只能看到遠處飄著的隱轔。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才華像一盞隱轔的燈火,需要被發現和認可。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城市的夜景隱轔而美,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4. 大學生及以上: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有些人的才華可能一直都是隱轔的,需要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