壸政
成語(Idiom):壸政(kǔn zhèng)
發音(Pronunciation):kǔn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不作為、不負責任、草率敷衍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壸政是由“壸”和“政”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壸,意為敷衍,不認真對待;政,意為政務、政事。壸政一詞指的是官員在處理政務時敷衍了事,不負責任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壸政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官員或政府部門的不負責任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任何不認真對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壸政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是,壸政的概念在古代官員的行為中是非常常見的,因此這個成語應該是在古代社會中逐漸形成并廣為流傳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壸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簡單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對待政務總是壸政,從來不認真對待。
2. 這個部門的工作效率低下,全是壸政。
3. 官員們應該嚴肅對待政務,不能出現壸政的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壸政”與“敷衍了事”、“不負責任”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聯想壸政的發音與“困政”相似,表示政務陷入困境,被敷衍了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員的行為準則和政治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壸政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敷衍塞責”、“敷衍了事”等,可以拓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總是壸政,不認真講解。
2. 初中生: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太低了,都是壸政。
3. 高中生:官員應該對待政務認真負責,不能出現壸政的現象。
4. 大學生:壸政是一個負面的行為,官員應該積極主動地處理政務。
5. 成年人:壸政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加強監督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