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識
考識(kǎo shí)
發音:kǎo shí
基本含義:考察學問,鑒別才能。
詳細解釋:考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考”表示考察、審查,第二個字“識”表示知識、才能。考識的基本含義是通過考察、審查來鑒別才能、知識。
使用場景:考識一詞常用于描述對一個人的能力、學問進行評估或鑒別的情況,特別是在招聘、選拔人才的過程中常被使用。
故事起源:考識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的白起和王翦都是很有才能的將領,但他們之間有一次爭論,爭論的內容是:“若要考察一個人的能力,究竟應該看他的才能還是他的學問?”最終,他們通過一場比試來解決這個問題,結果白起用他的才能戰勝了王翦的學問。從此以后,人們將這個故事中的“考察才能”的意思稱為“考識”。
成語結構:考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詞語,其中“考”為第三聲,“識”為第四聲。
例句:
1. 在這次招聘中,公司非常注重對應聘者的考識,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人選。
2. 這個學校的入學考試非常嚴格,他們對每個學生的考識都要進行全面評估。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考識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考試中拿著一本書,通過審查、考察來鑒別他的才能和知識。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成語有興趣,你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考識相關的成語,例如“考績”、“識時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在考試中考識我們的學習成果。
初中生:面試時,他們會通過考識我的才能來決定是否錄取我。
高中生:大學招生時,學校會通過考識來選拔最優秀的學生。
大學生:找工作時,公司會通過考識來評估我的能力和知識水平。
成人:在職場中,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通過考識獲得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