慪氣
成語(Idiom):慪氣(òu qì)
發音(Pronunciation):òu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不滿、不快而產生的氣憤情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慪氣是指因為受到委屈、不滿或不快而產生的憤怒和不滿情緒。這種情緒常常表現為抱怨、發脾氣、沉默或冷漠等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慪氣常常出現在人際關系中,特別是在親密關系或工作環境中。當一個人感到不滿、受委屈或不被理解時,他可能會慪氣。此外,慪氣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挫折或失敗時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慪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篇中。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化名人,他在這篇文章中用慪氣來比喻一個人的情緒反應。他認為,像嬰兒一樣的人,會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而像成熟的人則能夠保持冷靜和平和的心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慪氣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慪”和“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生氣了,不說話了,一定是慪氣了。
2. 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請不要慪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慪氣”與“生氣”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兩個詞語在意義上有相似之處,都表示不滿和憤怒的情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情緒相關的成語,如“喜上眉梢”、“憂心忡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生氣了,因為我的朋友不跟我一起玩,我很慪氣。
2. 初中生:老師一直批評我,我覺得很委屈,所以我慪氣了。
3. 高中生:我本來很高興的,但是爸爸媽媽不同意我去參加聚會,我很生氣,所以我慪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