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舷
成語(Idiom):刻舷
發音(Pronunciation):kè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胸狹窄,不能容納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刻舷源自宋代文學家楊萬里的《世說新語·文學》。舷指船的兩舷,刻舷即刻船舷上,比喻人心胸狹窄,不能容納他人。形容心胸狹隘,不肯容納別人的意見或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心胸狹窄,不愿意接納別人的意見或才能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些機構或組織對外界的排斥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刻舷的故事起源于宋代文學家楊萬里的《世說新語·文學》。故事中,楊萬里的朋友歐陽修曾經寫了一篇文章,楊萬里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但是他的另一個朋友卻對此表示不以為然,認為文章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楊萬里聽后非常生氣,覺得這個朋友心胸狹窄,不能容納別人的才能,于是用“刻舷”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刻舷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刻”和“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刻舷,不肯接受別人的意見。
2. 這個公司對外界的批評總是刻舷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船上的人在舷邊刻下自己的名字,但是舷邊有限,只能刻下自己的名字,不能容納其他人。這樣就能記住刻舷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刻舷相關的成語,如“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等,以加深對于心胸狹窄現象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刻舷,不肯和我們一起玩。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對新生總是刻舷,不愿意和他們交朋友。
3. 高中生:老師說我們要開放心胸,不要刻舷,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4. 大學生:大學是一個開放的環境,不應該刻舷,應該多交流多合作。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避免刻舷的行為,要善于接納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