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忽剌
基本解釋
乾燥。忽剌,語助詞。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三折:“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團,鋪的是乾忽剌的葦蓆。”
成語(Idiom):干忽剌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hū l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動迅速,毫不猶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忽剌是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表示勇敢、果斷,意味著毫不猶豫地行動;“忽”表示突然、迅速,強調行動的迅捷;“剌”表示決斷、果斷,強調行動的果斷。因此,干忽剌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或困難時,能夠迅速、果斷地采取行動,毫不猶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忽剌多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能夠迅速做出決斷,勇往直前,不拖泥帶水。常用于贊美勇敢果斷、敢于擔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干忽剌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明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忽剌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干”為動詞,表示行動;“忽剌”為賓語,表示行動的方式或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危急時刻干忽剌地跳入河中救起了溺水的孩子。
2. 面對困難,他干忽剌地做出了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干忽剌這個詞語。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毫不猶豫地干起來,迅速行動起來,像一道閃電一樣快速決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干忽剌相關的成語,如“干脆利落”、“快人快語”等,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干忽剌地舉起手來回答老師的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面對考試,他干忽剌地開始復習,努力提高成績。
3. 高中生(16-18歲):他干忽剌地報名參加了志愿者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4. 大學生(19-22歲):他干忽剌地決定去留學,追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