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
基本解釋
(1).即河圖。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四瀆》:“ 河 者,播也,播為九流,出龍圖也。”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卦起龍圖,文因鳥跡。” 唐 張九齡 《龍池圣德頌》:“浩浩洪水,包山襄陵, 舜 亦命 禹 , 夏氏 以興,龍圖龜書,二王是膺。”
(2).借指神授的君權。 南朝 梁 江淹 《為建平王慶明帝疾和表》:“故 丹陵 之君,款金泥而謝賢; 嬀墟 之后,眷龍圖而慚德。” 唐 張說 《大和舞》詩:“龍圖友及,駿命恭膺。”參見“ 河圖 ”。
(3).天子的雄圖。 唐 薛克構 《奉和展禮岱宗涂經濮濟》:“龍圖冠胥陸,鳳駕指云亭。”
(4).指皇帝的璽印。 唐太宗 《帝京篇》之二:“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
(5).借指君權。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皇帝御極,十有七載,凝龍圖於黼座,握鳳管於璇宮。”參閱《舊唐書·禮儀志三》。
(6).畫的龍。 清 袁于令 《西樓記·覓緣》:“怎奈 葉公 有龍圖之好,涓人無駿骨之求。”
(7). 宋 代 龍圖閣 學士的省稱。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呂 出殿門,深疑之,整巾拂面,索鏡自照,問 周 曰:‘足下果見 溱 如何?’ 周 曰:‘ 龍圖 無自疑,容彩安靜。’”
(8).特指 宋 包拯 。因曾為 龍圖閣 直學士,故名。 清 袁枚 《新齊諧·冤鬼戲臺告狀》:“ 乾隆 年間, 廣東 三水縣 前,搭臺演戱。一日,演 包孝肅 斷烏盆,浄方扮 孝肅 上臺坐,見有披髮帶傷人跪臺間作申寃狀……浄云:‘我係偽作 龍圖 ,不若我帶汝赴縣堂求官申寃。’”
成語(Idiom):龍圖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采出眾,才華橫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圖源自《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昔者晉文公問於王孫滿曰:‘昔先君有圖,吾欲以觀于子。’對曰:‘圖在龍門之上。’”這里的“圖”指的是書畫作品,而“龍門”是一個山名。后來,人們用“龍圖”來形容書畫作品出眾,才華非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人墨客的才華出眾,表達對其文學或藝術作品的贊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圖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晉國。晉文公向王孫滿請教,滿回答說“圖在龍門之上”,表達了書畫作品的高超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畫技藝高超,真可謂龍圖之才。
2. 這位年輕作家的作品堪稱龍圖,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龍圖”與才華出眾的人聯想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藝術相關的成語,如“鶴立雞群”、“畫龍點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哥哥的畫畫技術真好,他畫的畫真是龍圖啊!
2. 初中生:我喜歡看李白的詩,他的才華真是龍圖之才。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小說寫得非常出色,可以說是當代文學界的龍圖。
4. 大學生:這位音樂家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堪稱樂壇的龍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