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寄人籬下
發音(Pronunciation):jì rén lí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他人家中寄居,完全依賴別人生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寄人籬下是一個貶義成語,形容一個人在別人家中寄居,沒有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賴別人的庇護和供養。這個成語強調了個體的被動和依附性,暗示了一個人失去自由和獨立的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那些沒有經濟獨立能力、沒有自己住房的人,或者被迫依賴他人生活的人。它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依附于他人權勢或地位的人,失去了自己的主動性和自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寄人籬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村生活。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把籬笆作為家園的邊界,寄人籬下就是指一個人在別人的家園內棲身。這個成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如《紅樓夢》中的賈母寄居在賈府,被形容為“寄人籬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寄人籬下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寄、人、籬下。其中,“寄”表示依附、寄居,“人”表示他人,“籬下”表示家園的邊界。這個成語結構簡潔明了,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依附于他人家庭的生活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寄人籬下,從來沒有自立自強過。
2. 這個年輕人不愿意再寄人籬下,他努力工作,買了自己的房子。
3. 她一直寄人籬下,沒有自己的收入來源,生活很艱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寄人籬下這個成語:
1. 寄人籬下的“寄”字,可以聯想到一個人寄居在別人的家中,沒有自己的家園。
2. “籬下”可以聯想到家園的邊界,表示被限制在別人的家園中。
3. 將這個成語與具體的故事或情境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依附他人”、“無依無靠”等,來擴大對于依賴和獨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寄人籬下,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有自己的房子。
2. 初中生:他家境貧困,只能寄人籬下,過著艱苦的生活。
3. 高中生:大學生活開始了,我們不能再寄人籬下了,要獨立生活。
4. 大學生:畢業后,我不想再寄人籬下,要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5. 成年人:他一直寄人籬下,沒有自己的事業和收入來源,很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