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處
基本解釋
撫慰安置。《資治通鑒·后周太祖廣順二年》:“ 契丹 、 瀛 、 莫 、 幽州 大水,流民入塞散居 河北 者數十萬口, 契丹 州縣亦不之禁。詔所在賑給存處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杜秋詩解》:“ 漳王 傅母 杜仲陽 ,坐 宋申錫 事,放歸 金陵 ,詔 德裕 存處之。”
成語(Idiom):存處(cún chǔ)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c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存在的地方或位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處是一個名詞,由“存”和“處”兩個字組成。其中,“存”表示保存、保留,指事物存在下來;“處”表示地方、位置,指事物所在的具體地點。因此,“存處”指的是事物存在的地方或位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事物所在的地點或位置,可以用來指代具體的場所、單位、機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處一詞源自《莊子·外物》:“余所存者,吾之知也;所處者,吾之命也。”莊子在這里將知識和命運比喻為“所存”和“所處”,強調了“存處”對人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處是一個名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古老的廟宇是我們文化傳統的存處。
2. 他的辦公室是他工作的存處。
3. 這家博物館是歷史文物的重要存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存處”理解為一個箱子,箱子里裝滿了各種事物。通過將事物保存在適當的位置,我們可以方便地找到它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地點、位置相關的成語,如“所在”、“所在之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圖書館是書籍的存處。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城市的歷史博物館是歷史文物的存處。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實驗室是科研成果的存處。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大學圖書館是知識的存處。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這個公司的檔案室是公司重要文件的存處。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成語“存處”的意義、用法和背后的故事,同時也可以通過記憶技巧更好地記住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