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命
基本解釋
(1).民眾的意旨。《書·盤庚下》:“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宋 陳亮 《廷對策》:“二者(指君道、師道)交脩而并用,則人心有正而無邪,民命有直而無枉,治亂安危之所由以分也。”
(2).民眾的生命;人命。《六韜·王翼》:“揔攬計謀,保全民命。” 南朝 梁 沉約 《授蔡法度廷尉制》:“民命所懸,繫乎三尺。止殺除殘,寔由乎此。”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張巡許遠劉昌守城》:“ 孟子 之意皆欲其輕土地而重民命也。 巡遠 雖忠義乃能以三萬口而博一城,城終不可守,其得為仁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 清 高旭 《甘肅大旱感賦》詩:“官心狠豺狼,民命賤鷄狗。”
(3).指主宰民命之君。《書·多士》:“今我曷敢多誥,我惟大降爾四國民命。” 孔 傳:“我惟大下汝四國民命,謂誅 管 、 蔡 、 商 、 奄 之君。”
(4).人民的生活,生計。《三國志·魏志·辛毗傳》:“﹝方今二 袁 ﹞朝不謀夕,民命靡繼,而不綏之,欲待他年……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明 唐順之 《鳳陽等處災傷疏》:“況今兵荒相繼,民命不堪,流莩滿路,傷心怵目。”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建都》:“ 江 南之民命竭於輸輓,大府之金錢糜於河道,皆都 燕 之為害也。”
英文翻譯
1.people's life
成語(Idiom):民命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m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民命指的是人民的生命和命運。表示人民的生死和命運受到重視和關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命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民”指的是人民,代表著廣大的人民群眾;“命”指的是生命和命運。這個成語強調了人民的生命和命運的重要性,意味著應該重視和關注人民的生死和命運,保障人民的權益和福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命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者組織對人民生命和命運的重視程度。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關心人民福祉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民命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傳說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仁慈的君王,他非常關心人民的生命和命運,經常為人民解決問題,改善生活條件。有一次,這位君王聽說了一個人民的困境,立即前往解救。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訴他:“民命貴重,君王應該時刻牢記。”君王深受啟發,從此將人民的生命和命運放在首位,為人民謀福祉。后來,人們就用“民命”來形容君王對人民的關懷和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民”和“命”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領導,我們要時刻牢記民命,為人民謀幸福。
2. 這個國家的政府非常重視民命,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民命”這個成語與關心人民、保障人民權益的概念聯系在一起,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君王站在人民中間,關注著每個人的生命和命運,牢記著人民的福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人民、命運和福祉的概念和故事,可以深入了解中國的價值觀和社會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珍惜民命,不能隨便玩火。
2. 初中生:政府應該加大對民命的保護力度,確保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3. 高中生:作為一名公民,我們應該關注民命,關注社會問題,并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4. 大學生:研究民命的保護和促進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5. 成年人:我們要時刻關注民命,為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