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
成語(Idiom):等身
發音(Pronunciation):děng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形象、畫像等的比例適中,不偏不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等身指人物形象、畫像等的比例適中,不偏不倚。這個成語源自于繪畫藝術,原指畫像的比例要準確合理,不偏不倚。后來逐漸引申為形容事物的平衡合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人物、形象、作品等的比例適中,不偏不倚。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平衡合適,不過分偏向一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它的來源可能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等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等”和“身”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畫像畫得很等身,栩栩如生。
2. 這幅畫的構圖非常等身,給人一種和諧美感。
3. 他的演講很平衡,言之有物而不偏激,真是一位等身的演說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繪畫相關的記憶技巧來記憶這個成語,比如想象一個畫家在繪畫時要注意人物形象的比例,保持等身。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歷史,以及其他與繪畫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畫畫老師說,畫人物要注意保持等身,不要畫得太奇怪。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寫作文時,常常提醒我們要保持論述的等身,不要偏離主題。
3. 高中生:在歷史研究中,我們要盡量客觀公正地評價人物,保持等身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