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革
成語(Idiom):鴟革(chī gé)
發音(Pronunciation):chī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險惡,善于偽裝和欺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鴟革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鴟”指的是一種猛禽,也有指狡猾、險惡之意;“革”指的是獸皮,也有指皮革、偽裝之意。鴟革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心險惡,善于偽裝和欺騙。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那些表面看起來善良無害,實際上心機深沉、陰險狡詐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鴟革常用于貶義語境中,用來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和善可親,實際上卻陰險狡詐、心懷不軌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某些人在政治、商業或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行為,暗示這些人的真實意圖可能與他們表現出的外貌和行為相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鴟革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據記載,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曾經遇到了一個名叫黥布的人。黥布表面上看起來忠誠可靠,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心機深沉、陰險狡詐的人。項羽曾經用一只革包裝了一只鴟鳥,然后將這只鴟鳥送給了黥布。黥布接受了這個禮物,并表示感謝。然而,在項羽離開后不久,黥布就將革包打開,釋放了鴟鳥。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鴟革”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鴟革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和善,但實際上是個鴟革之徒。
2. 這個人看似老實,但實際上卻是個鴟革之輩。
3. 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是個鴟革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將“鴟革”與“猛禽”、“偽裝”等詞語關聯起來。你可以想象一個表面上看起來溫和可親的人,實際上卻像猛禽一樣狡猾和欺騙,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你可以閱讀成語故事書籍或使用成語學習應用程序來擴展你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看起來很友善,但我覺得他可能是個鴟革的人。
2. 初中生:我們要警惕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和善,實際上卻是鴟革之輩的人。
3. 高中生:在政治斗爭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鴟革之徒,他們看似忠誠,實際上卻圖謀不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