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扼喉撫背
發音(Pronunciation):è hóu fǔ b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扼喉撫背是指緊緊抓住對方的喉嚨和背部,形容控制對方或制止對方的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扼喉撫背”源自古代武術技巧,用于描述一種控制對方的動作。扼喉指的是用手緊緊抓住對方的喉嚨,使對方無法呼吸或說話;撫背指的是用手輕輕拍打對方的背部,起到安撫或安慰的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在關鍵時刻采取果斷行動,控制局面或制止對方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比喻在某種困境中采取果斷措施,穩定形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扼喉撫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與劉邦在垓下大戰,項羽獲得了優勢,劉邦的將領韓信被困在敵軍中。韓信緊緊抓住一名敵軍將領的喉嚨,使其無法呼吸,然后用手輕輕拍打他的背部,表示寬恕和安撫。最終,韓信成功脫困,劉邦也因此取得了勝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扼喉撫背是由兩個動作詞組成的,形容詞修飾動作,表示掌控對方的行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扼喉撫背,制止了對方的進攻。
2. 面對困境,我們應該果斷采取扼喉撫背的措施,穩定局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扼喉撫背”想象成一個人用手緊緊抓住對方的喉嚨,同時用另一只手輕輕拍打對方的背部,來控制對方的行動。這個形象化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武術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更多關于控制局勢和戰略思維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生氣地說:“我要扼喉撫背地控制你!”
2. 小學生:老師說:“在沖突中要冷靜,不要采取扼喉撫背的行為。”
3.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采取了扼喉撫背的策略,成功擊敗了對手。
4. 高中生:面對困境,我們應該果斷采取扼喉撫背的措施,穩定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