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疐
成語(Idiom):跋疐
發音(Pronunciation):bá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行動遲緩、拖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跋疐是由“跋”和“疐”兩個字組成的,其中,“跋”是指行走,而“疐”是指遲緩、拖延。跋疐形容人或事物行動遲緩、拖延,不積極主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跋疐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做事不積極,拖延時間,不能及時完成任務。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物的進展緩慢,進展不順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跋疐的故事起源并不十分明確,但可以通過成語的結構來推測。跋疐的“跋”字取自于“行走”,“疐”字則表示遲緩、拖延。因此,跋疐可以理解為行走緩慢,行動遲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跋疐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總是跋疐,拖延了很多時間。
2. 這個項目進展跋疐,需要加快進度。
3. 別總是跋疐,要積極主動去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拆解成語的結構來記憶跋疐這個成語。將“跋”和“疐”分開記憶,跋可以理解為行走,疐可以理解為遲緩、拖延。這樣記憶起來會更加簡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行動相關的成語,如“急如星火”、“馬不停蹄”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學總是跋疐,經常遲到。
2. 初中生:他在做作業時總是跋疐,導致作業堆積如山。
3. 高中生:他準備考試時總是跋疐,沒有及時復習導致成績不理想。
4. 大學生:他在完成課程項目時總是跋疐,拖延了整個團隊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