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罫
基本解釋
(1).指棋盤上的方格。《文選·韋昭<博弈論>》:“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務不過方罫之間。” 張銑 注:“罫,線之間方目也。” 清 金農 《與謝山人夔池上弈》詩之一:“方罫楸枰布勢遲,鉤連小刼動偏師。”
(2).指整齊的方格形。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引 清 馬曰琯 《畢園詞》:“廢池吹縠,野田方罫,著眼都如畫。”
成語(Idiom):方罫(fāng guǎi)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gu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直角尺,比喻嚴謹、正直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罫是古代用來測量和繪制直角的工具,由兩根相互垂直的木條組成。成語方罫比喻人的為人嚴謹、正直,做事認真嚴肅,不偏不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為人嚴謹、正直,也可用來贊揚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繪畫和建筑工程。在古代,繪畫和建筑都需要精確的測量和繪制直角,方罫作為工具被廣泛使用。由于方罫具有直角的特點,因此逐漸成為形容人為人嚴謹、正直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罫屬于形容詞性的成語,常用作定語短語修飾人的品德或工作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方罫般的人,從不做偏離正道的事情。
2. 這位教授的工作態度方罫般地嚴謹,深受學生的尊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方罫的直角形狀與嚴謹、正直的品質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像方罫一樣,嚴謹地對待工作和生活,不偏離正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方罫相關的成語,如“方興未艾”、“方寸之地”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和理解成語的應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是一個方罫般的同學,每次做作業都非常認真。
2. 初中生(14歲):老師說他是一個方罫般的學生,因為他的答案總是準確無誤。
3. 高中生(17歲):他的為人方罫般,從不做違法的事情。
4. 大學生(20歲):他在學術研究領域非常嚴謹,被認為是方罫般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