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桮羹
基本解釋
一杯濃湯。桮,亦作“ 盃 ”、“ 杯 ”。《史記·項羽本紀》:“ 漢王 曰:‘吾與 項羽 俱北面受命 懷王 ,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漢書·項籍傳》作“一盃羹”。 唐 李亢 《獨異志》卷下:“ 武宗 朝,宰相 李德裕 奢侈極,每食一杯羹,費錢約三萬。”參見“ 分我杯羹 ”。
成語(Idiom):一桮羹
發音(Pronunciation):yī fēi g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次性吃完一桶飯菜,形容一個人胃口大或食量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桮羹”由“一”、“桮”和“羹”三個字組成。“一”表示數量,表示一次性;“桮”是古代的一種容器,用來盛放酒;“羹”指的是菜肴。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一次性吃完一桶飯菜,形容一個人胃口大或食量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胃口大或食量大,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力強,一次性完成大量的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晉書·王琰傳》,講的是晉朝時期,王琰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大胃王。有一次,王琰去拜訪朋友,朋友端來一桶飯菜,本以為能夠吃上好幾次,結果王琰一次性吃完了,朋友非常驚訝。后來,人們就用“一桮羹”來形容一個人胃口大或食量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一桮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一桮羹,一頓飯就能吃掉兩大碗。
2. 這個項目的工作量很大,但他一桮羹就完成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坐在桌子前,面前放著一桶飯菜,他一口氣把飯菜吃完,形象地表達了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食物相關的成語,如“大快朵頤”、“一飛沖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爸爸每次吃飯都能吃一桮羹,他的胃口真大!
- 初中生:他一桮羹就完成了那么多作業,真是太厲害了!
- 高中生:這個選手的食量真是驚人,他一桮羹就吃掉了一整桌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