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檣
成語(Idiom):蠻檣
發音(Pronunciation):mán q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船帆猛烈迎風飄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蠻檣”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蠻”和“檣”。其中,“蠻”意為強烈、猛烈,而“檣”則指船帆的主桅桿。成語的基本含義是形容船帆猛烈迎風飄動,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受到強烈的外力影響而產生劇烈的變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蠻檣”可以用于形容在某種外力作用下,事物發生劇烈的變化或變動。比如,用來形容風勢很大,船帆被風吹得猛烈搖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受到強烈的刺激或沖擊,情緒變化劇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蠻檣”源自《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當時,魯昭公打算攻打齊國,他的心情異常激動,橫沖直撞,就像船帆被狂風吹得搖擺不止。后來,人們將這種狀況比喻為“蠻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風勢太大,船帆猶如蠻檣一般,使船只難以穩定行駛。
2. 他的情緒波動很大,像蠻檣一樣,讓人捉摸不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蠻檣”與船帆被狂風吹得搖擺不止的場景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船、風相關的成語,如“風雨同舟”、“揚帆起航”等,可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今天風很大,船帆猛烈地搖擺,像蠻檣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情緒變化很大,像船帆被狂風吹得蠻檣一樣。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國家經歷了許多風雨,但始終堅持著,像一艘蠻檣不倒的船。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要學會像蠻檣一樣,適應各種變化,保持穩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