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旒
成語(Idiom):垂旒(chuí lóu)
發音(Pronunciation):chuí l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勢衰落,聲望下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垂旒原指皇帝或將軍出征時,旗幟上的旗桿向下垂直,表示權勢已經衰退。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權勢衰落,聲望下降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權威人物、組織或機構的衰落,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聲望或地位下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垂旒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當時,將軍出征時,旗幟上的旗桿被垂直放置,表示將軍權勢強盛。一旦將軍戰敗或權勢衰落,旗桿就會向下垂直,象征著垂旒。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引申為權勢衰落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垂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是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但如今垂旒已久。
2. 這個政府的威信已經垂旒,民眾對他們的信任度越來越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垂旒的發音“chuí lóu”與“垂直”的發音“chuí zhí”進行聯想。垂旒的意思就是權勢垂直向下衰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權傾朝野”、“聲名狼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在班級里一度很受歡迎,但現在垂旒了,沒人再關注他了。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明星曾經很紅,但如今垂旒已久,很少有人關注他的作品。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政府的聲望已經垂旒,民眾對他們的執政能力產生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