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音
基本解釋
◎ 切音 qièyīn
[system of indicating sounds by confluent consonants and syllabary] 由兩個字的發音合成另一個字的發音
詳細解釋
漢語注音的一種傳統方法。 唐 以前韻書皆稱反, 唐 元度 撰《九經字樣》時,因藩鎮不靖,諱反而言切, 宋 人遂沿稱切。合稱反切。即用兩字拼切給另一字注音。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六書之形聲,十固七八,自 叔然 、 弘嗣 ,則有切音。”
成語(Idiom):切音
發音(Pronunciation):qiē y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切斷聲音,停止發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切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切”表示切割或切斷的意思,第二個字“音”表示聲音。切音的基本含義是指停止發聲,切斷聲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切音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突然停止發聲或中斷聲音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演講者突然中斷演講,歌手突然停止唱歌,或者某個場合突然安靜下來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切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樂表演。在古代,音樂家演奏樂器時,有時會用手或其他方法切斷聲音,以達到某種獨特的音樂效果。這種切斷聲音的技巧被稱為切音。后來,切音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停止發聲的意思,并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切音”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演講者突然切音,讓人感到十分意外。
2. 音樂會上,歌手突然切音,整個場館陷入了寂靜。
3. 學生們一片嘈雜,老師一聲令下,切音頓時安靜下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切音與停止發聲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演講或唱歌時突然切斷聲音,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切音相關的成語,如“切磋琢磨”、“切中要害”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課堂上切音,老師生氣了。
2. 初中生:他演講時突然切音,讓人很困惑。
3. 高中生:歌手在高潮部分切音,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大學生:演講者在講到重要觀點時切音,引起了觀眾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