甓器
成語(Idiom):甓器(lì qì)
發音(Pronunciation):lì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石塊或磚瓦砌成的水利設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甓器是指用石塊或磚瓦砌成的水利設施。甓器在古代用于建造水井、水道、水庫等。這種用石頭或磚塊砌筑的水利設施可以有效地儲存和供應水源,為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甓器一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古代水利設施的建造和使用。在現代漢語中,甓器一詞較少使用,但可以用于描述古代建筑和水利工程的特點和功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四十三·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秦始皇修筑渠洛的故事:“始皇欲通渠洛者,舍甓器,通之。”秦始皇為了解決渠洛水患問題,決定修筑渠洛,他放棄了傳統的甓器,而采用了更先進的技術進行修建,這體現了秦始皇追求進步和創新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甓器是一個名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古代人們用甓器修建了許多水利設施,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
2. 秦始皇在修筑渠洛時放棄了傳統的甓器,采用了更先進的技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甓器與水利設施聯系起來,想象古代人們用石塊或磚瓦砌成的水井、水道等,以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水利工程和古代建筑的知識,深入了解甓器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古代人們用甓器建造了很多水井,方便了取水。
2. 初中生:秦始皇修筑渠洛時放棄了傳統的甓器,采用了更先進的技術。
3. 高中生:甓器是古代水利工程中常用的砌筑材料,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