僉然
成語(Idiom):僉然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慷慨激昂,氣勢磅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僉然是由“僉”和“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僉指眾多,表示眾人共同,然指明顯、明確。僉然形容言辭慷慨激昂,氣勢磅礴,意味著眾人的力量匯聚在一起,顯得非常明顯而強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僉然一詞常用于形容演講、文章等表達方式慷慨激昂,有力量感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演講者的演講風格激情四溢,或者文章的氣勢磅礴,給人以強烈的感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僉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在攻打垓下時,他的謀士范增勸他發出一道檄文,激勵士氣。范增的檄文中有一句話:“臣聞韓信、彭越之勇,冠世而無僉然之勢。”這句話形容了項羽的勇猛之勢,意味著項羽的氣勢顯而易見,威力非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僉為形容詞,表示眾多的意思;然為副詞,表示明顯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慷慨激昂,僉然之勢讓人印象深刻。
2. 這篇文章的氣勢磅礴,僉然之感令人嘆為觀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僉然拆分為僉和然兩部分來記憶。僉可以聯想為眾多的意思,然可以聯想為明顯的意思。通過將兩個部分聯想在一起,形成一個形象,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僉然相關的成語,如僉同眾異、僉同狗皆黑等,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的講解僉然激發了我們學習的熱情。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演講僉然之勢,讓我們深受鼓舞。
3. 高中生(16-18歲):這篇文章的僉然氣勢,展現了作者的才華和獨特見解。
4. 大學生(19-22歲):在辯論賽中,他的僉然之辭令對手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