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jiàn shǐ fù tú ㄐㄧㄢˋ ㄕㄧˇ ㄈㄨˋ ㄊㄨˊ見豕負涂(見豕負塗)
看見豕伏于道中。語出《易·暌》:“上九,暌孤,見豕負涂。” 王弼 注:“見豕負涂,甚可穢也。” 孔穎達 疏:“‘離’為文明,‘澤’是卑穢,以文明之極,而觀至穢之物,事同豕而負涂,泥穢莫斯甚矣。”后因以“見豕負涂”喻卑穢污濁。《舊唐書·懿宗紀論》:“見豕負涂之愛豎,非次寵升;燋頭爛額之輔臣,無辜竄逐。”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見豕負涂
成語(Idiom):見豕負涂 (jiàn shǐ fù tú)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shǐ fù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看到野豬就扛著油漆罐去涂野豬,比喻對事物的認識片面、淺薄或不準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見豕負涂”源自《論語·子罕》:“見豕負涂,勞翔萑葦,如可使跂者,滕葛而不知曲。則人不可使跂也。”意為看到野豬就扛著油漆罐去涂野豬,比喻對事物的認識片面、淺薄或不準確。這個成語通過夸張的形象描繪,告誡人們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事物,不要憑一時的片面認識就妄下結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以使用“見豕負涂”來形容別人對事物的認識片面、淺薄或不準確。例如,當有人僅憑表面現象就下結論時,我們可以說他“見豕負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見豕負涂”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子罕》。故事中,孔子的弟子子罕看到野豬,就拿起油漆罐去涂野豬。孔子看到后告誡子罕,比喻他對事物的認識片面、淺薄或不準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太片面了,簡直是見豕負涂。
2. 不要只憑一時的片面認識就下定論,那樣很容易見豕負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看到一只野豬,然后拿起油漆罐去涂野豬,但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你對野豬的認識是片面、淺薄或不準確的。這樣的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論語·子罕》中的其他故事和孔子的思想,深入理解這個成語的背后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觀點太片面了,就像是見豕負涂。
2. 初中生:別人說的話不一定都是真的,我們不能見豕負涂。
3. 高中生:在做研究時,要深入了解問題,不能只是見豕負涂。
4. 大學生:對于復雜的社會問題,我們要進行多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避免見豕負涂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