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蛇
基本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名。《山海經·北山經》:“ 大咸之山 無草木……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長蛇》:“長蛇百尋,厥鬣如彘。飛羣走類,靡不吞噬。”
(2).泛指大蛇。 唐 韓愈 《詠雪贈張籍》:“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
(3).喻指貪殘兇暴者。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長虵固能翦,奔鯨自此曝。” 唐 獨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長蛇稽天討,上將方北伐。”參見“ 封豕長蛇 ”。
(4).古雜戲的一種。《魏書·樂志五》:“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仙人、長蛇……以備百戲。”
(5).指 長江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諸王自述》:“夫 長江 者,古號為長蛇, 湖北 為頭, 安省 為中,而 江 南為尾。”
成語(Idiom):長蛇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g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排列有序,連綿不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蛇是指蛇的形狀,由于蛇的身體是連綿不斷的,因此用來形容人或物排列有序,像一條連綿不斷的長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物排列有序的情況,如隊伍、車輛、人群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帶領大軍進攻秦國,秦軍排成一條長蛇陣,陣勢威武。后來,長蛇成為形容有序排列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人群如長蛇般蜿蜒前進。
2. 隊伍整齊有序,像一條長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長蛇的形狀與人或物排列有序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條長蛇在人群中穿行,形成有序的隊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排列有序相關的成語,如“鱗次櫛比”、“密密麻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同學站成一條長蛇,去操場上排練節目。
2. 初中生:車站前排隊的人們像一條長蛇,等待著上車。
3. 高中生:參加校運會時,各個學院的運動員整齊有序地排成長蛇陣,展示出團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