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氣
基本解釋
指在儀態(tài)、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讀書人的氣度、風格。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蔣振生書法論》:“學者茍能立品以端其本,復濟以經(jīng)史,則字里行間,縱橫跌宕,盎然有書卷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九回:“臉上卻是一團書卷氣。”《新華文摘》1982年第5期:“小品文要有書卷氣,要使讀者感覺到你是博覽群書的人。”
英文翻譯
1.scholar's style
成語(Idiom):書卷氣(shū juǎn q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ū juǎn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人或書生的風格,形容其言談舉止中帶有學究氣或書卷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卷氣是指某人的言談舉止中透露出的學究味道,形容其非常注重書本知識,追求學術或文化的氛圍。這種風格常常被認為是過于呆板、死板或刻板的,有時也帶有一定的自負或狂妄之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卷氣一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缺乏實際經(jīng)驗或缺乏靈活思維的人。它可以用來描述某人在言談舉止中表現(xiàn)出的學究味道,例如在講話、寫作或演講中過于呆板、刻板的風格。這個詞語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注重理論知識,缺乏實踐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德充符》中有一則故事,講的是有一位學者學富五車,但是卻沒有實際的才能。他以為自己的學問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因此,他在與人交流時總是故弄玄虛,充滿了書卷氣。這個故事成為了“書卷氣”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書卷氣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其中“書卷”指的是書籍,而“氣”則表示風格或氣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書卷氣,聽起來非常枯燥乏味。
2. 這位教授的講座總是帶有濃厚的書卷氣,讓人難以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將“書卷氣”與學者或書生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穿著古代的學士服裝,手持書卷,面帶自負的表情。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文化和歷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人的生活和風格,以及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你也可以學習一些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文人墨客”、“書香門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講課充滿了書卷氣,讓我有點困。
2. 初中生:他的寫作風格過于書卷氣,缺乏個人的思考和表達。
3. 高中生:這位老師雖然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但他的教學方式過于書卷氣,不夠生動有趣。
4. 大學生:她的演講充滿了書卷氣,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5. 成年人:他總是以一種書卷氣的口吻說話,讓人感覺他對一切都有絕對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