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使
基本解釋
(1). 六朝 時指朝廷使者。《晉書·成都王穎傳》:“ 虓 長史 劉輿 見 穎 為 鄴都 所服,慮為后患,祕不發喪,偽令人為臺使,稱詔夜賜 穎 死。”
(2). 唐 時指未正名的監察御史。《通典·職官六》:“又有臺使八人,俸亦於本官請,餘同監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御史有臺使、里使,皆未正名也。”
成語(Idiom):臺使
發音(Pronunciation):tái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代一個人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與平時完全不同的行為或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臺使”由“臺”和“使”組成。“臺”指的是臺風,代表狂風暴雨;“使”指的是使者,代表傳遞信息的人。成語中的“臺使”比喻一個人在某種特殊情況下表現出與平時完全不同的行為或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的反常行為。可以用在描述某人在緊急情況下臨危不亂,或者在困境中表現出非凡的才能和智慧的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臺使”成語的故事并不明確,但可以推測其起源與中國古代的臺風有關。臺風是一種猛烈的自然災害,人們在臺風來臨時常常需要采取特殊的行動和態度。因此,“臺使”成語可能是從這種情況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臺使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一向溫和可親,但面對危機時,他展現出了真正的臺使本色。
2. 在困境中,他的臺使行為使得整個團隊得以安全脫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臺風和使者的形象與“臺使”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在臺風來臨時,一個使者突然變得非常英勇和果斷,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成語相關的知識,可以查閱成語詞典或參考相關的學習資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臺風來臨時,小明的爸爸變成了真正的臺使,保護我們安全。
2. 初中生:雖然平時看起來很文靜,但在比賽中,她展現出了真正的臺使本色。
3. 高中生:他平時不起眼,但在危機時刻,他的臺使行為讓我們刮目相看。